媒体直播分发wap-AD
您的位置 首页 趣点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暑期电影里,藏着一部成龙的电影。

没错,是“藏”。

8月16号上映的电影《龙牌之谜》,由成龙与施瓦辛格主演,投资3亿元,最终却以1823万票房收尾,扑得悄无声息。这样的票房成绩甚至比不上被全网群嘲的《上海堡垒》,后者首映票房为7000多万。

这不是成龙今年首次失利。2月,他主演的《神探蒲松龄》作为“春节档唯一合家欢电影”,豆瓣评分仅为3.8分。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图:成龙最近参演的5部电影

成龙老了,不止一个人如此感慨。随之而来的,是“成龙最后一部动作片”的噱头反复出现。

有人说,成龙的好日子定格在2012年。那一年,《十二生肖》登陆贺岁档。这部电影当时被视为成龙的最后一部动作片,但他很快辟谣,称这是自己的“最后一部搏命之作”。

说搏命,不过分。

《十二生肖》最后几场戏在火山取景,成龙从山上滚下来,连翻52个跟头,腰正好撞到一块岩石,身体一动不能动。

也是在这一场搏命中,成龙设想,“在跳火山时意外死掉或者杀青后暴毙,那就是我最好的退休方式。”巅峰时期离场,是保留荣耀与尊严的最佳方式之一。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选择这种离场方式,在另一场采访中,成龙坦言:“我不舍得退休。”

他的确如此。对动作电影的执念贯穿着他的整个人生,业界对此也没有过多异议,2016年奥斯卡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对世界电影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也意味着,成龙已经达到了动作类型片的极致。

不过,于成龙而言,它不等同于荣誉退休奖。

他依然对这个世界保持着野心勃勃。仅仅今年,成龙参演的电影就有6部,还有4部未上映。2020年,成龙参演的电影有11部,导演作品有4部。

他始终认为自己能拍出更优秀的作品,“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拍一两部成龙的代表作,可能你们认为已经有了,我自己呢?不好说。”

至于代表作的分量,成龙对标的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之于詹姆斯卡梅隆。就电影销量而言,它们是全球最卖座的电影。虽说成龙作品也能冲进全球前十排行,但距离传世佳作,显然还有距离。

于是,这更让人困惑:100分的野心,为何造出了10分的作品?

1995年,41岁的成龙创造了票房奇迹。

1月29日,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内地上映,收获9500万票房。比票房数据更有价值的是,它成为了贺岁片鼻祖——由于想看这部电影的人太多,往年每逢春节就关门放假的电影院不得不选择在大年初一正常营业。

这部电影也让成龙成功打入好莱坞。

1996年,电影以1794家院线的规模登录北美,北美首映礼引来昆汀、史泰龙等捧场,最终,《红番区》收获3200万美元票房,是当时非美国片在美国的最高记录。

成龙红了。

敢打与拼命成为他的金字招牌。有人感慨:成龙的每一场动作戏,都让人揪心。

《我是谁》中,成龙从鹿特丹的一栋45度倾斜、高达70米的玻璃楼面上滑下,这被誉为世上最危险的特技镜头之一。

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A计划》中,他从15米的钟楼上摔下,撞破两层遮阳布,人在空中翻了三圈,最后撞击头部,颈椎先落地。《警察故事》中,他抱着通电的灯柱从六层楼急速滑落,摔在地面后爬起来继续演打戏。

成龙是第一个在片尾植入自己拍摄失败花絮的动作演员,他大方向公众展示动作演员的痛苦、恐惧和无能。但也正是这些原本被遮掩的痛和怕,塑造了有血有肉的真“英雄”:英雄创造奇迹不是不恐惧,而是他们战胜了恐惧。

成龙拼,有他的理由。科幻片、恐怖片、爱情片……这些类型片,国内拍得都不如国外好。能成全成龙野心的,只有功夫片,不依靠特效,用实打实的真功夫取悦观众。

但依靠成龙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足以让中国功夫片在世界影坛立足。

1976年,“成家班”在香港成立,成员都是最能打的“武行”。“不危险的不上”成为他们的拍戏原则。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图:早年的成家班

在片场,只要有“成家班”成员出现,便预示着惊心动魄。拍高空坠落戏,成家班轮流上阵,成龙喊:“Action!”咚!断手了。抬走,换一个。Duang!头破了,送医院。再来一个。再不行,成龙自己上。

于是,有段时间,只要是“成家班”开工,剧组旁都要停上一辆救护车,医院里也要留上几个床位,以便随时“接待”拍戏时受伤的特技演员们。

与“成家班”同样瞩目的,还有洪金宝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刘家良的“刘家班”。

当香港动作电影名震亚洲、甚至向全球输出时,身处名利场的参与者,无一不摩拳擦掌。几套班底明争暗斗:成家班完成了一个危险动作,洪家班马上搞一套更加危险的,他们每次拍戏时都是真刀真枪、拳拳到肉。

也有拼不过的。

有同行曾经怒骂成龙:你这么拍,不是要抢我们饭碗吗,不是谁都跟你一样不要命。

可成家班的成绩斐然谁也无法否认:七次夺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六次夺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奖。

这些用命拼出来的电影,盘活了这个香港功夫片市场。在最辉煌的80年代,香港电影总产值一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成为新李小龙,这是成龙在1979年出演《新精武门》时被寄予的希望。为了更有辨识度,这位年轻人的本名陈港生被“藏”了起来。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但成龙的最初几部电影并不顺利。他很难从形至神,真正复制李小龙。

事实上,这是所有觊觎新李小龙地位的人都面临的困境。李小龙的打法既刚又强,出拳快如闪电,腿法凌厉多变,刁钻迅猛,招招致命。“狠打”的暴力美学已经被发挥到极致,后人很难再出新意。

几场失败逐渐唤醒了成龙:他必须做自己。

转折发生在1978年。《蛇形刁手》中,成龙终于摆脱了模仿者的身份。他更多地展现自己在摸爬滚打、翻腾跳跃、腾挪游移方面的天赋,此外,他身形优美,亦有其独特的灵活性和节奏感,常常能打出层峦叠嶂的动作杂技,激烈紧张又妙趣横生。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每次被人打或者自己撞到物体时,他还会配上痛苦搞怪的表情。这也成为他区别李小龙的最大标签。

成龙一战成名。同年播出的《醉拳》与《蛇形刁手》双双杀入当年香港票房榜前十。香港电影终于有了新的功夫小子。

不仅在国内,这两部电影在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的电影市场也轰动一时。日本漫画家鸟山明曾表示,如果没有成龙主演的《醉拳》,他就无法创作出后来风靡全球的《龙珠》。

然而,成龙并不满足于此。

他拼命创新,只为留住自己的观众。

比如,此前的动作片中经常有一对多的戏份,但场面往往比较呆板:主角与一人对打时,其余多个对手都在后面徘徊注视。成龙加入了以一敌多的戏份,还利用镜头调度和后期剪辑,加快节奏,制造让人喘不过气的紧张效果。

另外一个亮点是随手抄道具。

《A计划》中有一场自行车巷战的打斗戏,竹竿、门、自行车车轮、水盆轮番上阵,不到下一秒,你不会想到什么会成为他手中的致敌“武器”。

所以才有了那句玩笑话:“千万不要把成龙放进一个家具城。”以多对多的打斗戏中,搭档甚至也可以成为他的“道具”之一。

对于这些用心,观众显然是买单的。他的粉丝遍布全球,在好莱坞,他就是“功夫”的代言人,《纽约时报》把他评为史上二十位最伟大的动作明星第一位。

然而,比超越奇迹更难的,是超越自己。

当成龙的名字频频与烂片挂钩,有人错愕,有人惋惜,也有人选择理解。

一个人的力量,很难阻止浪潮的消退。

动作片已然没落。而时代更迭之中,动作片演员青黄不接是最明显的征兆。

不止是华语影坛,即便是好莱坞,在史泰龙、施瓦辛格和汤姆克鲁斯之后,美国再未出过其他动作巨星。最好的动作片时代已经过去了,动作演员处在了最坏的特效专属时代。

成龙这些年也一直致力于扶持动作演员,可收效甚微。

2007年,成龙挑选了功夫偶像团体“新七小福”,但水花不大,成员大多沦为娱乐圈里的边缘人。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图:新七小福

2015年,成龙联手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计划扶持华人动作新生力量,但其中争议也不少。

第一届和第四届,吴京分别凭借《战狼》和《战狼2》拿了最佳动作男演员奖,但比起传统的功夫片,“战狼”系列显然更接近运用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特效的枪战片。

第三届,获得最佳动作女演员奖的是《逆时营救》中的杨幂,质疑随之而来。主办方给出回应:之所以给杨幂这个奖,因为“很多动作都是她自己做的”。

传统的动作片电影正在失去自己的观众。

被好莱坞动作戏宠坏的年轻人,已经没有耐心坐在院线观看那些拳打脚踢。他们更喜欢在4D环境下,置身在特效营造的刺激世界里,享受这短暂的、不用为真实世界烦恼的两个小时。

而如今的华语武侠打戏多数流于浮夸:出手之前,动不动就转十几个圈,再配合花式慢镜头,让人看得身心俱疲。成龙动作片也未能免俗,动作变慢,打戏缩水,在《铁道飞虎》里,他直接将打戏更多地分给了黄子韬等新人演员。

动作戏演员很难成为终身职业。

成龙自知陷入年龄和体力的困局,早就开始了向文戏转型的尝试。2017年《英伦对决》的关玉明,是成龙近年来最不成龙的角色——在片中,他没有太花哨的打斗,导演让他打一会儿喘一口气,稍微打快一点就喊停,只为演出那种英雄迟暮却还能再战100年的感觉。那些夸张表情也通通不见,屏幕里,他驼背低眉,不喜不悲,有种看不出情感的呆滞,隐隐透出一丝疲倦。

成龙,再也骗不到这届观众

图:《英伦对决》

这样的走心转型,业界其实是接受的。有影评家甚至认为,这是成龙近20年来最优秀的表演。

但成龙关上了这扇窗。

他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新的拍摄技术。2017年,被称为“成龙首部动作科幻电影”的《机器之血》上映,但它很快败光了成龙上一部戏赢回的口碑。它号称“成龙首部动作科幻电影”,脱掉科幻这层外衣,它还是一部老套的警匪动作片。

后来的《龙牌之谜》和《神探蒲松龄》亦是如此。奇幻色彩的加入,原本是为了制造波澜壮阔的画面感,但呈现的效果却极其糟糕:剧情硬伤,不是故事老套就是胡编乱造,毫无逻辑可言。

成龙仍然是那个不甘现状、敢于尝试的成龙,只是他的创新开始失效。想法过时、对流行文化过于粗浅的理解,让他的努力事倍功半,距离观众也越来越远。

不得不承认,成龙依旧敬业,甚至更加不服输。

他曾经为动作电影创立全新的审美维度,如今,他还为动作电影的延续奔走呼告,耗尽心力。但时代已逝,观众审美已变,一套电影坐标的长久维系,不是凭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

龋龋独行和体面离开,二者只能选其一。

成龙曾经在自传《还没长大就老了》中反思自己对物质的欲望:“二三十年的时间,装满了9个仓库的价值连城的收藏,不过是满足了一个穷人乍富后的占有欲,如今看来都是垃圾。”

想通以后,成龙把它们都卖掉,再拿那些钱去做了慈善。

从占有到选择主动失去,成龙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真实。然而,在面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时,他却难以做出同样的选择。

对屏幕的眷念,对功夫的痴念,甚至对名利的不舍,都让他做不到潇洒转身。

尽管,杀青的声音早已响起。

部分资料来源:

1.《成龙的最后一部烂片,永远是下一部》,曹徒南,《新周刊》

2.《专访成龙:在永不枯竭的欲望里长生不老》,沈多,品途商业评论

3.《成龙老矣》,江宇琦,毒眸

4.《消失的香港武林》,Sir电影

注: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你还可以在大风、企鹅、头条等平台找到我们。

QUESTION

成龙的新片你还期待吗

文  | 黄莹莹

本文转载或采集于网络,版权与文责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采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邮箱:080808@111.com)。
如果您也想推广,可点击此处:申请发稿
观察酱

作者: 观察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