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直播分发wap-AD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反垄断关键时刻出幺蛾子,美团杀熟了

Time观察网最新消息:

本文来源于: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贺缘,编辑:汉卿

近日,一篇普通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不仅使美团以一个被追责的身份登上热搜,也让“大数据杀熟”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这意味着什么,大家也都清楚,当事人不满之余,便向平台客服讨说法。

但没成想,这篇文章在短暂发酵后引爆网络,同时也引来了美团的注意。12月17日,美团外卖回应称,文中提到的配送费差异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定位缓存偏差导致。

01 美团有没有“杀熟”?

“同一家店铺,同一个配送地址,同一个下单时间节点,在开通会员后,为什么配送费比非会员要高?”,这确实符合“大数据杀熟”的现象。

有网友在贴吧中发出自己在同一家餐厅点外卖付款的截图——随着时间推移,外卖付款金额越来越高,以此来表示对美团外卖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怀疑。但由于在图中没有看到该网友点餐的菜品是否一致,同时图中点外卖的时间节点相差较大,因此不能作为美团“杀熟”的证明。

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笔者决定亲自去美团APP查探一二。

首先是在两个账号进入同一家店铺的页面时,就出现了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餐页面最上方的满减力度有所差别。

会员账号显示的是“20减4、36减7、66减11”,而非会员账号显示的却是“20减6、36减9、66减13”,明显能看出来会员账号的满减力度小于非会员账号。当然,在这场测试中,既有会员账号与非会员账号的区别,又有熟客与非熟客的区别,因此不符合单因素实验,不能完全证明是熟客还是会员导致满减力度减小。

除了这点,在笔者用两个账号点相同的外卖付款时,同样看到两个账号由于津贴优惠的不同导致付款金额不同,而在津贴优惠的使用规则中显示:每个用户在满减、折扣商品上可使用的津贴优惠金额均为随机金额,和拼手气红包类似。

随后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基于两个因素变量去推导结论不太准确,于是基于会员账号来观测常去的一家餐馆外卖价格。

发现此前笔者经常点外卖的一家餐馆,在早些时候点外卖时配送费为2.5元,但随着在这家餐馆点外卖的次数增多,配送费则变为3.5元,而这两次点餐的餐饮完全相同,点餐时间段也相差无几,这似乎也证明了美团外卖存在“大数据杀熟”。

也就是说,首先这则声明证实了当事人的遭遇为真。其次,美团外卖以技术问题为理由解释此次“杀熟”事件,但也有网友称,美团以“软件存在定位缓存”为理由过于牵强,作为在2019年日订单量就突破3000万单的外卖平台,这个技术bug现在才发现明显说不过去。

因此美团能否证明自己不存在“大数据杀熟”才是最重要的,只凭一面之词无法给广大用户一个交代。

此前国内出现过最瞩目的“大数据杀熟”事件,主角则是携程。2019年3月,用户陈利人在携程上购买国际机票时,第一次搜索时价格为17548元,退出后再去支付就显示“无票”,而该用户再次进入搜索页面搜索时,价格就变成了18987元,此后多次搜索都是这个价格,最终用户只能选择在航空公司的官网购买机票。

02 杀熟是门“好生意”

从经典的案例中能找到一些启发——2000年,电商平台亚马逊选择了68种畅销 D+VD 进行试验,根据潜在用户的人口统计资料、购物历史、上网行为等,对这些 D+VD 光盘进行差别定价。

而对于类似美团这种提供服务的平台,甚至能够以“大数据杀熟”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两方,从而让自身获益。

从上述案例中能看出,“大数据杀熟”的本质其实就是商家通过收集数据,以此找到用户对每件商品的“最高承受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亚马逊为例,此前其推出差别定价被发现后,随着消息的传播,越来越多被“坑”的老用户知道了这件事,在一阵声讨声中,不少人公开表示以后绝不会在亚马逊购买任何东西。最后此事闹得越来越大,直至亚马逊CEO贝佐斯亲自道歉,并对商品进行退还差价处理才渐渐息事宁人。

最好的方法是让用户对“大数据杀熟”不知情。

首先,熟客天然比生客好“杀”,熟客的心理会自然而言的代入自己在消费者将会享受更好的服务和更优惠的价格,并且在购物的过程中省略“货比三家”,在加上购物习惯使然,熟客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因此商家好把控。

种种原因,造成“大数据杀熟”一直被平台使用但秘而不宣。

如若在上述美团事件中,确实存在当事人所说的情况,其应属于同一应用上的不同阶层用户价格不同。

事实上,如今国内对“大数据杀熟”的监管力度愈发严格。

这使OTA平台使用“大数据杀熟”的成本增加。

“大数据杀熟”或将成为反垄断法明令禁止的行为。

对于美团这样的本地生活企业来说,早前新华社记者调查报道过程中做了试验,发现不同账户存在明显的价格差异,2019年的“大数据杀熟”风波中,科技日报点名美团存在“大数据杀熟”情况,但对美团并无大碍。

在裁判文书网上同样能找到相关案例,在2019年12月27日发布的《刘权、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团母公司)侵权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中,刘权表示,他通过某外卖平台订购了一份套餐,当日刘权另一同事在该平台上向同一商家订购了同一份套餐,送货地址相同,但配送费却比刘某少1元,以此投诉三快科技。但法院认为三快科技公司的外卖配送费是动态调整的,以刘权与其同事下单时间并不一致为由对刘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可见在难以监管的前提下,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小心平台“杀熟”。

归根结底,用户之所以遭遇“大数据杀熟”的绝大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等,只要抹除信息不对等,大多网购平台的“大数据杀熟”手段就无所遁形。实际上,互联网的特性本就让我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很多时候只是懒得去主动获取,这才给“大数据杀熟”留下了可乘之机。

回到这件事情本身,如今正处在反垄断的关键时刻,美团自然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p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0px 26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font-variant-numeric: inherit; font-variant-east-asian: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inherit; vertical-align: baseline;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webkit-font-smoothing:="" antialiased;="" word-break:="" break-word;="" overflow-wrap:="" color:="" rgb(38,="" 38,="" 38);="" text-align:="" justify;"=""> 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此事如若只是像此前那般成为一个普通的舆论事件,随着舆论沉寂,“大数据杀熟”也没有得到监管。即使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觉醒,但终究未能从源头上彻底阻截。 (本文来源:百略网专栏,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百略网专栏,版权归百略网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作为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转载或采集于网络,版权与文责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采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邮箱:080808@111.com)。
如果您也想推广,可点击此处:申请发稿
观察酱

作者: 观察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