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刘死鱼”——自从去年2月份上台以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继承了前任们被起外号的光荣传统。但与前任们有所不同的是,他收获的诅咒多过调侃。
(百度贴吧“股票吧”截图)
有趣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但斌、刘姝威、李大霄、叶檀为代表的财经股评界观察人士集体为刘士余站台,叶檀喊“刘士余挺住”、李大霄“呼吁声援”、但斌说“老实人的春天来了”、刘姝威更拿自己学生买茅台盈利200%的例子说明,刘主席已经坐上了一头“慢牛”。
然而综合来看,无论骂的还是挺的,都多少缺乏些技术含量,挺的搞错了吹捧点,骂的更是愚不可及。
证监会到底是干什么的
按照中国证监会年报,证监会的作用是“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即维护秩序、保障运行,简称“有序运行”。
无独有偶,保尔森基金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应对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道德风险》中也提到,“目前,证监会同时肩负开展资本市场改革和确保股市有序运行的双重责任。”
说穿了,证监会最核心的职能,就是维护市场稳定。打个比方,资本市场改革(比如探讨了N年的注册制)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可以慢慢来;而确保证券市场有序运行(如说上就上说下就下的熔断制),是重要且紧急的任务,不容有丝毫怠慢。
不妨再上一层,看看执政者在泛金融体系管制上的核心策略,大家就会对正部级官员刘士余的KPI有更深刻理解。
在金融市场上,中国不允许债务违约、理财产品必须刚性兑付、资产价格波动尽量控制幅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原则上不允许破产。企业间互保借贷欠银行不还最多通报批评(如于欢之母),而如果敢向民众集资去做高风险投资就必须打脸甚至判刑(如前海人寿和吴英)。以至于公众总是以为买7%的债券就像在买3%的银行理财一样稳当,“毕竟有政府兜底”。
在房产调控上,政府首要考虑的是不允许因为房价波动而引发社会动荡,其次是不允许房价波动导致金融风险,再次才是GDP增长和土地财政。所以历次调控的目标都是控制暴涨,但又绝对不能暴跌。因为只要不涨就没人骂了,但要跌了那是真的会砸售楼部的。
看出什么端倪了吗?
大风厂被法院贴条了,沙瑞金可以撕开;没有安置费了,李达康调拨维稳经费;盖新厂房没工业用地了,孙连成也要想办法去计划外批地;至于大风厂股权的确已经抵押并且欠债未还……都什么时候了,没看群众已经点燃了火把,视频上了网吗!
人们总是容易在探讨某个具体而微的社会事件时嘲笑:看,政府又“按闹分配”了。可上升到股市楼市债市这些宏观问题上,就遗忘了这条显著线索。
回到股市监管问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曾在去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表态“过度波动的市场是投机的市场,仅少数人获得多数利益,但多数人遭到损失,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护好多数投资者的利益”。
这里有两个关键字,一是过度波动,二是多数投资者(A股99%投资者的资金少于50万)。所以执政者对股市的监管策略已经呼之欲出:确保少数投机者不会通过牺牲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来获利,进而引发动荡。
至于核准制是否科学、A股是否能向外资企业放开、退市制度是否应当改进、涨跌停是否应当取消……这些鸡毛蒜皮统统都要为“维护稳定,有序运行”让路。
维稳最明显的负作用就是量产笨蛋
2014年9月2日,一份奇葩研报刷爆了财经股评界的朋友圈。
写这种文革体研报、高呼“党给我智慧给我胆”的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不仅如此,这哥们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又表态说“现在应该拿着党章冲进A股”。
2015年股灾时,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宣称“暴跌时间点上的惊人巧合,显然并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有预谋、有准备的恶意做空……其本来目的正是打击中国社会信心面,并配合各类‘唱空中国’的论调,诱导人民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对党的领导不信任,最终破坏改革进程,颠覆党的执政地位,直至击溃整个中国经济。所以,在A股打响这场经济战争,是冲着五星红旗来的。”
央企如此,高校也不甘落后,如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呼吁:“中国股市熊长牛短,这轮牛市前,85%股民处于亏损状态,相当悲惨,有的人这次才得以刚刚解放。因此,牛市是对中国1.4亿股民的报答与补偿,天经地义,合情合理。这是1.4亿股民的狂欢节,是我们的春天”。
这三个例子有个共性,就是无论财经研究员、央企高管还是高校教授都认为:执政者有理由维持牛市,更有理由打击熊市——总之应该保证我能从股市赚钱!
这何止是他们的心声,这简直是中国上亿股民共同的心声。
众所周知,只要股价大跌,中国股民就会向证监会施压,要求其拉升股市表现。而证监会在这种情况下的一贯作为也清晰表明,它确实认为自己有义务防止股市下跌,尽管这样做会影响资本市场改革这一实际上更重要的目标。
这正是长期以来的维稳政策带给人们的错觉——证监会的确拥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用来对中国股市指数的短期变动施加影响。这些工具包括从暂停新股上市到国家队资金救场。
所以,一旦投资者(尤其是散户)认为执政者及证监会总会救市并为他们的投资兜底,即便这些笨蛋并不掌握投资技巧,他们也会选择去冒更大的风险——何况A股高门槛的核准制不就已经帮我们把过关了,我们随便买买就应该赚钱的啊。
“市场上不少观点认为,投资交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的事情,投资亏损是投资者‘愿赌服输’或‘自作自受’的结果。这些观点貌似有理,实则漠视投资者,是政府监管不作为的表现。”这是前任证监会主席肖钢于2014年1月的讲话。谁如果有兴趣把这段话打印出来贴到交易所门口,安上刘士余的名字,估计会有不少笨蛋拍手称快“中国又出了个刘青天!”
捧错了,刘士余不是张居正
骂错了,刘士余不是赵公明
从刘士余目前的工作表现来看,对其最恰当的评价就是一声“能吏”。这是一位典型的严格按照“一行三会”官员任用规则四平八稳走上来的非证券工作者,格局与能力的上下限都比较清晰。
以但斌为例的老股民,拿“价值投资的春天来了”去捧刘士余,是完全的“小蝌蚪找妈妈”行为——刘士余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维稳,对于资本市场改革的探索相当有限,更别提去支持什么“价值投资”了。你觉得证监会主席会从某种投资理念入手开展工作吗?
不妨听听刘士余自己的话:“我到证监会任职后,在学习和研究《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花的时间最多。”人家看的可不是《巴菲特传》,做了多年银行高管的刘士余即便考虑投资问题,也不至于沦落到和股民一样去努力分辨茅台长牛股还是雄安概念股。
刘士余不是改革家,更不是张居正,顶多是个沙瑞金。看看刘士余上任后烧的几把火:剑指野蛮人收购、逮回资本大鳄、痛批“高转送”、喊话交易所、怒批忽悠式重组、打击次新股炒作。无论是解决IPO堰塞湖还是打击操纵市场大鳄,刘的初衷都是为了降低少数投机者行为引发的动荡,哪怕监管打击可能也会引发动荡,甚至担上“人治”骂名,亦在所不惜。和背着“尚方宝剑”上任的沙瑞金如出一辙。
但那些眼看“2007年4月上证3100点,2017年4月尼玛还是3100点”的股民们就不满意了:刘主席一口一个妖精,一口一个害人精,把市场搞得风声鹤唳;IPO发行毫不减速,扩容扩出了小股灾,你还管不管我们死活?
(在百度搜索刘士余会自动联想)
制度监管的核心,是没有人犯规,不是没有人亏损。刘士余不是财神爷,没理由也没义务去保证你炒股一定能赚钱——这种错觉正是此前证监会常年维稳造成的。投资者本来就应该放弃自己买了的股票就应该涨、如果不涨国家就补偿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要回到投资的本源: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低的价格,什么是好的公司,那你应该放弃从股票市场上获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