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携手造色邦集团,探索人才共育与新就业路径
【本报记者 上海报道】
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日益重视,心理疗愈产业作为大健康领域的潜力赛道,正加速迈入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近日,西安海棠职业学院与上海造色邦健康管理集团正式启动校企合作,首批8名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入驻“彩虹之门”旗舰门店,开启为期21天的实训与岗位衔接。此次合作,标志着校企协同在心理疗愈领域的人才共育、职业转化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课堂到岗位,搭建“就业直通车”
本次实训计划依托西安海棠职业学院在中医美容与康养技术方面的专业优势,结合造色邦集团在疗愈服务领域的前沿实践,聚焦“技能+职业素养”双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力与岗位胜任力。
彩虹之门作为集团旗下的旗舰门店,正逐步打造集体验、教学与培训于一体的疗愈实践空间,为高校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服务演练场景。目前,该空间正在探索构建数字化疗愈管理系统,包括客户服务流程标准化、疗愈师排班管理、初步档案采集等功能模块,致力于为未来打造更系统、更智能的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我们深知要培养真正有专业性与温度感的疗愈师,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校企联合,走向一线,才能真正打通从学生到从业者的最后一公里。”造色邦集团董事长徐健茗在交流中表示。
双向协议保障就业稳定,校企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区别于传统“走读式”的实习方式,本次项目采用校企双向协议制与双导师制。学生入驻实训前签署就业意向协议,由学校辅导员与企业导师联合督导,全周期跟踪学习与成长过程;实训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加入造色邦旗下连锁门店就业,或在企业指导下独立创业。
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了就业匹配度与职业稳定性,也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形成育人合力。西安海棠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学生毕业即就业、入职即上手。通过与行业前沿企业的深度合作,将课堂所学快速落地为岗位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从试点到体系,逐步走向行业共建
据悉,本次合作的落地建立在陕西王海棠医药科技集团与造色邦集团前期考察与交流的基础上。双方在人才培养、职业发展、心理疗愈标准制定等方向达成高度共识。后续,双方将围绕“校企协同育人计划”,联合推进专项人才课程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申报、疗愈服务标准制定等工作。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以中医美容与康养技术为特色的院校,近年来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改革,探索“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造色邦集团则在心理疗愈、情绪减压等服务场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正处于从传统服务走向系统化管理的过渡阶段,期待通过数字化工具与行业标准化探索,推动疗愈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合作为心理疗愈行业提供了一个具备操作性和成长性的“共育共进”范式,既回应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实,也为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职业化和体系化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