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直播分发wap-AD
您的位置 首页 创业

嘀嗒上市,是嘀嗒一下,还是持续嘀嗒

Time观察网最新消息:

嘀嗒上市,是嘀嗒一下,还是持续嘀嗒

本文来源于:深潜atom(ID:deepatom),作者:深潜atomer
“嘀嗒出行寻求本月通过上市聆讯”的消息一出,一众人普遍的反应都是——这个公司,毫无波澜、毫无存在感、毫无动静,居然就要上市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是因为出行这个行业,在滴滴和快滴合并之后,基本就被滴滴定义了。人们提到网约车和出行,基本会和滴滴划等号。后来冒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公司,声量也都没有滴滴大。

但说到顺风车这个业务模式,业内普遍认为这还真是嘀嗒的原创,这个形态,当时市面上没有一家可以对标的对象,巨头滴滴、快的也没有同类的业务。2015年,有三家公司开启了顺风车模式,分别是嘀嗒、51和天天。但后来者滴滴凭借其强大的基本盘,很快就后来居上。滴滴顺风车2018年8月下线整改前,日均单量已经稳定在200万以上。而嘀嗒从其招股书中披露数据推断,日均订单量不足50万单。

△嘀嗒季度搭乘量

顺风车业务,在滴滴的盘子里,也是一直很被看重。据悉,在启动顺风车项目一年后,顺风车业务就给滴滴贡献了8个亿的利润。而且这个策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滴滴司机不足的问题,又能对司机中的种子用户进行筛选和转化。所以,抛开赚钱,这个业务的战略意义也很高。但嘀嗒的盈利却很晚才到来。

| 嘀嗒的生存空间和“轻”策略

其实,嘀嗒的生存空间,完全来自于滴滴顺风车的命途多舛。正是因为滴滴的高聚光,让嘀嗒有了“灯下黑”的发展空间,至少在舆论上,要比滴滴宽松很多。

也许有人会说,以滴滴的绝对优势,还会有嘀嗒的活路吗?当然有。顺风车这个业务,也体现出来极强的“先发优势”。举例来说,当年滴滴顺风车有3个城市进入比较晚上海、青岛、天津,被戏称为“上青天”。因为进晚了,所以无论怎么想办法,始终没有办法扳回局面,这就是顺风车的真实情况。

因为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屡次停摆,嘀嗒一直在顺风车的风暴眼中活得极其舒服。所以,在2020年的市场占有率上,嘀嗒能占到顺风车业务的65%以上。但顺风车业务,也有一个天然的问题,那就是平台方对司机的控制力,不如网约车强。所以,嘀嗒也发生过顺风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纠纷和恶性事件。

△嘀嗒出行

2017年3月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位女士出酒吧搭乘嘀嗒顺风车回所住公寓,司机到达目的地后,趁女乘客酒醉之机,在车内强行拥抱、亲吻,抚摸大腿和下体,女乘客挣扎下车。

2019年9月,据深圳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V号消息,广东梅州罗女士搭乘嘀嗒顺风车时,被无运营资质司机蔡某猥亵。对于该事件,嘀嗒回应称,已将该司机永久封禁,严厉打击私下揽客的行为。

嘀嗒的这些事件只是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但我们不能因此妄断嘀嗒在顺风车安全方面的设置就是合理的。安全和监管一直是网约车企业的高压线:必须要在安全性上做出更多行动,否则一旦真的出事,对平台而言将会是一次致命打击。但与恢复运营的滴滴顺风车在安全方面近乎反人性的程序设定,嘀嗒就显得简陋很多了,但“好处”就是能顺应人性图省事的偏好。正是得益于监管和舆论上的宽松,嘀嗒能够闷声发大财。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很注重“轻”策略的公司。但并不是说,这种“优势”就能一直持续下去。尤其是在疫情时代,和谋求上市的背景下,嘀嗒有责任也有义务提高运营的门槛。

| 嘀嗒绕不开和花小猪的对决

此前,嘀嗒出行的创始人之一李金龙谈及和滴滴的竞争时,曾说表示:”如果说我们输给滴滴顺风车,不如说,我们输给了滴滴廉价快车”。李金龙这里所说的,是指当时整个出行市场的豪华贴补,对嘀嗒造成的巨大压力。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更加聚焦了。那就是顺应着低价策略,滴滴把花小猪这个业务和品牌单独拎出来了。那么,嘀嗒之前谈到的问题,也就更加具象和绕不过去了。

花小猪的业务拆分,在于滴滴对业务的目标做了更精细化的拆解和定位。也就意味着,在和嘀嗒的竞争上,有专门的力量“力注一孔”。这虽然没有什么主观的设定,但在实际的业务层面上,这就是绕不开的。

在嘀嗒顺风车业务飞速发展的时期,滴滴因监管问题下线了该业务,这才使得嘀嗒“畅通无阻”。2020年,滴滴已经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

易观千帆发布的《2020年11月移动APP TOP 1000榜单》显示,滴滴出行以7895.1万的活跃人数排在第57位;滴滴旗下刚上线的“花小猪打车”活跃用户高达2060.1万,排在第151位;而嘀嗒出行以658.5万活跃人数排在第346位。

嘀嗒的活跃人数不及滴滴的十分之一,约为花小猪的三分之一。从平台规模和活跃人数看,滴滴和嘀嗒显然并不在一个量级上。若非滴滴的“意外”,嘀嗒真的能有机会吗?此时,滴滴不仅重回顺风车市场,而且顺势推出了廉价版快车。嘀嗒该如何接招?

△中国四轮车出行市场

错位发展至今,再次与巨头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嘀嗒的压力不小。根据F&S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出租车招手停、出租车网约、网约车、顺风车)的交易总额将由2019年的7119亿元增至2025年的1100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5%。这其中,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面对这样巨大的成长空间,滴滴显然是不会轻易拱手送与他人的。

| 单纯的顺风车业务,撑不起嘀嗒的未来

无论是Uber,还是滴滴,这两家国内国外的出行行业的代表,都是“以子名父”的典型——显性业务知名度和关注度太高,核心的竞争力在传播和认知上就容易被遮蔽。在打车业务的外衣下,这两家都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公司,尤其是在Uber出售其无人驾驶子公司之前。滴滴也和比亚迪合作展开了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

而相比较这些公司的科技实力相比,嘀嗒更像一个传统的打车公司。作为全首家实现盈利的网约车企业,嘀嗒的战略路径无疑是成功的。但如果从平台型公司的角度看,嘀嗒的体量不足以被放到这个序列;如果从现金流的角度看,嘀嗒也没有惊艳的流水,尤其是是在互联网金融逐渐规范的背景下,新的现金流公司崛起的机会几乎没有。单纯依靠顺风车业务来贡献利润和获得市盈率,其实是比较牵强的。

即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嘀嗒能否抗住滴滴的降维打击?有金融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嘀嗒上市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难。整个嘀嗒的估值才百亿级别,轻装上市,反而没有那么多包袱。再加上在香港上市,业务合规,商业故事投资人爱听,闭环逻辑自洽,有想象空间,就够了。

△融资史

此前由于市场份额太少,嘀嗒在一级市场中拿到融资并不容易,根据企查查数据,嘀嗒总共只有4轮融资,总金额估计不超过5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有理由相信,嘀嗒抢先“网络出行第一股”,一方面是保护早期投资人利益,更多的还是希望引入二级市场资金应对后期的市场变化。打低价牌的嘀嗒顺风车,对内存在安全隐忧,对外面临着激烈的红海竞争格局。上市不难,难的是上市后自身的发展能不能支撑股价,以维系嘀嗒的后续发展和扩张。

在嘀嗒的股东中,蔚来的名字很是亮眼。实际上,在蔚来资本之前,李斌的另一家公司易车网,早在2014年就投资了嘀嗒拼车,李斌一直在嘀嗒的董事会中。2018年,嘀嗒董事长宋中杰还曾邀请李斌担任嘀嗒的董事长。除了嘀嗒出行,蔚来资本在出行领域还投资了首汽约车,李斌本人也拥有蔚来汽车的掌控权,今年还联合策划了蔚来顺风车。在李斌构建的“出行朋友圈”内,嘀嗒和“李斌系”其他出行公司未来的业务合作和资本整合能不能化合出另一个资本故事,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来源:百略网专栏,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百略网专栏,版权归百略网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作为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转载或采集于网络,版权与文责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采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邮箱:080808@111.com)。
如果您也想推广,可点击此处:申请发稿
观察酱

作者: 观察酱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