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财经琦观(ID:cjqiguan),作者:贾琦
“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我觉得,你们应该不再需要我在此继续为公司的前景打拼奋斗了。我可以暂时安心的休息片刻。”
此言一出,当日(12月16日)中芯国际股价开盘即大幅跳水,不得不紧急暂停交易。
午后复牌后,中芯国际继续直线暴跌一度跌超8%,最终,跌幅收窄至5%。
01
提交辞呈的人叫梁孟松,是中芯国际的联合CEO。
让他不爽的人叫蒋尚义,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中芯国际任职独立非执行董事。
中间出走过一段时间,现在要回来做副董事长。
过去一段时间,蒋尚义在武汉弘芯做了一年多的CEO,上个月被曝出资金链断裂,项目彻底烂尾,蒋尚义也随之辞职,回去硅谷休养。
目前市面上流传的梁孟松辞职信。歌词大意如下:
“我在中芯国际有赫赫战功。”
“蒋尚义即将出任公司副董事长这件事,没人提前跟我商量过。”
“我早就累了,你们觉得我是个nobody,那我辞职好了。”
“最后强调:我没有要逼你们做‘二选一’的事,该上任就上任去。我就是表达我的想法。”
02
这真的非常梁孟松。
有着“半导体狂人”,“台积电叛将”等诸多诨号的他,本就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
毕业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电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处理器大厂AMD工作。
1992年,四十岁的梁孟松回到台湾,加入台积电,开始一步步在亚洲芯片江湖中崭露头角。
2003年,台积电以自主技术击败IBM,凭借130奈米的“铜制程”一役,一举在全球扬名。
行政院表扬台积电研发团队,当时负责先进模组的梁孟松名列第二。
而当时排名第一的,正是这次让梁生气的蒋尚义,时任台积电的研发副总。
蒋尚义年纪还要再大一些,江湖上尊称一声“蒋爸”。
有人说“梁孟松是蒋爸的大弟子”,也有人说“二人的技术实力其实不相上下”。
蒋尚义
2006年,蒋尚义退休后,梁孟松觉得自己有机会再往上升,然而台积电却从英特尔挖来罗唯仁。
空降高管,又一次挡了梁孟松的晋升之路。
对于梁孟松出走台积电,一位曾和梁孟松合作过的工程师透露“他一直觉得自己对公司有很大贡献,希望自己也能升到副总位置。”
事实上梁孟松也确实战功彪炳。
台积电的十七年间,在美国专利局的资料库里,梁孟松个人参与发明的专利半导体技术有181件。
数量虽不算太多,但几乎每一项都是最重要的前沿技术研发。
2008年,梁孟松正式从台积电离职。
03
那几年,三星的芯片制程是被台积电摁着头打的。
直到迎来梁孟松。
三星承诺,用三年就给梁开出在台积电10年能赚到的钱。
此外,三星还出动行政专机,载他和其它台积电前员工往返台湾和韩国。
但梁孟松自己却说,除了待遇丰厚之外,三星还给了他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尊重。
此处应划重点。
2011年,梁孟松正式加入三星。
鉴于三星在20nm制程的落后地位,梁孟松决定放弃20nm,直接由28nm制程升级14nm。
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样的举措,太过冒险。
但梁孟松还是做到了。
在当时,台积电已经逐渐取代三星,成为苹果的核心供应商。
但是在A9处理器世代上,三星14纳米FinFET提前上阵,又拿下高通(Qualcomm)大单,让台积电的16纳米FinFET首尝败绩。
04
大陆发展芯片的决心,说出来都吓人。
21世纪后,大陆厂商的代表到了新竹的酒店,一住就是半年。
住下之后,先找猎头公司,有一家算一家,挨个报价,挖一个人给跳槽者年收入的40%作为酬金。
挖到一个介绍重量级人物,猎头可以拿到上百万的酬金。
“去大陆吧,三年赚够十年的钱。”
“有小孩是吧?每年提供6万元人民币的学校补贴。”
“不忍抛弃原来的同事?那就都一起去吧!”
在大陆的高薪攻势下,台企南亚科一次流失了48名高级技术人才,美光子公司的DRAM厂华亚科跑了约400人。
有段子说,有的公司经不住这样的“渗透”,想派保安去撵猎头,最后保安都被挖走了。
2016年,随着蒋尚义加入中芯国际后,梁孟松加入中芯也被业界看作是“早晚的事儿”。
果不其然,2017年10月,梁孟松正式加入中芯国际,成为联合CEO,主掌中芯研发部门。
原首席执行官(CEO)赵海军,也更新为联合首席执行长,跟梁孟松齐名。
说真的,没见过一次联席CEO善终的。
梁孟松到今天才发作,算是撑得久。
05
大陆不缺资金,不缺决心,更不缺市场和丰饶的全产业链。
但我们有自己的复杂性。
1997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维也纳签署《瓦森纳协定》,约定一起限制被封锁国家的关键技术和元器件进口。
中国想进入这一领域,从一开始举步维艰。
2000年,成立第一年的中芯国际就迎头撞上这一问题。向美国应用材料购买双电子束系统时,就曾被布什政府冻结产品出口许可。
此后,为了避开《瓦森纳协议》的管辖,中芯国际一度将注册地选在开曼群岛,大量引入外资股东,采用收购二手摩托罗拉工厂、购买二手设备,把自己的血搞混。
第一阶段的中芯国际,一直在用股权换技术,用产能换订单,在足额且分散的外资股东结构下,先后将德国英飞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日本东芝、富士通等芯片巨头从客户变成了利益绑定的股东。
2004年,赴美上市时,中芯国际的股东数量高达75个,名副其实的国际部队。
其中,上海实业、北大青鸟为代表的大陆国有企业,分别以12%和6.79%的股权,占据着大股东的位置。
同时,深知先进技术重要的中国政府,也通过给钱给地的方式对其大力扶持。
比如2001年,中芯国际在上海浦东的张江,以169元/平米这种几乎白送的土地成本,低价购入了大量设备与厂房。
一路奔跑,一路吸纳,中芯国际内部终于变成了山头林立的复杂江湖。
技术,掌握在台湾派的高管手里,他们是企业的实控人,希望企业继续扩大,向国际化格局发展;
大股东,是国企政府,他们希望中芯国际作为头马,拉动扶持整个本土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数额众多的来自海外的零散股东,他们则只想赚钱;
大家的目标都没错误,但在具体执行起来,却互相掣肘。
想做大,短期内就不能扶持本土,而是优先服务海外一流客户,赢得其认可继而做大;
想盈利,就不能做大。芯片周期长,投入大,不断投资建厂房,短期内也很难盈利;
2011年,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突然离世。
这位曾经的三亚市副市长以及上海市经济决策委员会委员,江上舟除了在政界有着广泛人脉之外,更是国家大飞机、半导体项目中的重要产业领头人,在行业本身也极有威望。
随着江老的离世,内斗迅速发酵。
时任CEO王宁国来自台湾,为了带领中芯国际实现盈利:一度将客户分为了A、B和C三等区别对待,其中,有钱的外企是A等,大多本土设计公司则因为又穷又不贡献产能而被划分C等。
代表国资意志的中芯大股东大唐电信不肯接受这样的走向。
几度调节而不能之后,大唐在江上舟去世的第三天,突发政变,在股东大会上将王宁国火速扳倒。
为平息战火,一度有发改委、工信部领导出面调停,才暂时平息了争端。
06
2014年,规模超过千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正式成立。一期的1700亿产业投资,多数流向了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方向。
其中,三年时间里,大基金仅仅对中芯国际的总投资就达到160亿元。
资本和人才的不断流入,使得中芯国际一点一点的在泥泞中向前爬行。
据梁孟松的辞职信中所说:
“我自从2017年11月,被董事会任命为联合首席执行官,至今已三年余。这段期间,我尽心竭力完成了从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
这是事实。
但另一个事实则是,依靠大基金的帮扶,中芯国际得以每年投入接近两倍净利润进行研发,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17%、19%、22%,远高于台积电的8%左右。
关于梁孟松的辞职,我很难评价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选择,不知其面临的内部困境,就很难轻飘飘地指责其不懂“大局为重”。
况且,梁孟松今年已经68岁了。
漩涡中的另一个主角蒋尚义,更是已经到了74岁的高龄。
芯片的星辰大海,就单指着这两个老人,其实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曾有人这样报道梁孟松去三星后起到的作用:
“他去三星,就算不主动泄漏台积机密,只要三星选择技术方向时,梁孟松提醒一下,这个方向你们不用走了,他们就可以少花很多物力、时间。”
一个弯路,可能就是几亿美金,以及难以用金钱量化的时间窗口。
我不晓得中芯国际到底有什么优良传统。
但一个大牛制衡另一个大牛的经典戏码,眼下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本文来源:百略网专栏,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百略网专栏,版权归百略网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作为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