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茜、陈昌业
上周四,爱奇艺在网大领域再次下了重注,宣布了两项与好莱坞有关的合作。
在名为“新电影主义”的发布会上,爱奇艺宣布,其一是与索尼电影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其二是开启“大师监制”计划,指导国内青年导演拍好网大,并邀来了被誉为“B级片之王”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罗杰•科尔曼担任该计划的第一位大师。现场还公布了他在中国监制的首部华语网络大电影《生死鬼蜮》,据了解这是一部关于外星人入侵的动作电影。
爱奇艺对网大雄心勃勃并不是秘密,而腾讯视频、优土等竞争对手同样对此决心很大。尽管平台方面对行业前景乐观,但网大的生长也一直在遭遇成长的烦恼。
遭到下架的几部网络大电影
视频网站的网大频道下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山寨片、跟风片以及踩线的僵尸片、软色情等等,这些题材、类型一直为舆论所诟病。于是毫不意外,网大市场在一个月前遭遇了监管风暴,60多部网大旋即下架。
爱奇艺在今年年中便开始强调,其平台的内容价值观将标榜“青春、阳光、正能量”,并对网大提出精品化的筛选标准,意图在平台尺度上重塑网大生态。
一直以来,壹娱观察(+VID:yiyuguancha)对网大的未来持保留态度,原因在于盘亘在这一内容形式与国内整体行业环境之间的两个矛盾始终困扰着网大的明天,而这些疙瘩从目前爱奇艺提出的解决方案来看,依然难解。
网大/B级片寄生的那块亚文化土壤,中国/爱奇艺有吗?
B级片兴起于美国的上世纪30年代的“双片公映”风潮——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好莱坞在午夜场常常把一部精良大制作搭配上一部低成本制作电影上映。为了区别“双片”的不同,前者叫A级片,后者叫B级片。
制作粗糙的B级片常常采用猎奇题材出位,游走主流文化的边缘,所以才有了大家对B级片开小火车(WU污)的刻板印象。
而目前的网大在内容的呈现和质量的表现方面,其实和B级片大同小异——低成本、拍摄时间短、蹭热点、题材猎奇、商业目的强。
著名影评人Magasa在《什么是猎奇电影》一文中写道,拥有罗杰•科曼的AIP(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公司的成功之道,就是青少年观众市场。基于“小孩子会跟着大孩子看一样的东西,但大孩子不会看小孩子喜欢的东西;女孩会跟着男孩看一样的东西,但男孩不会看女孩喜欢的东西”这个结论,想要观众最大化,“就将(B级片)假定的目标观众设定为十九岁的男生”。
今年1月份艺恩的《2015中国视频行业付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视频行业的付费用户特点主要为:男性(66%)、19-24岁、三四线城市为主、无收入者。
而爱奇艺早前发布的付费会员画像研究报告与艺恩的结论亦有相似之处.
爱奇艺的网大有近八成需付费观看,从以上付费视频用户的画像来看,其实和B级片的受众十分近似,网络大电影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过去并不曾有过的B级片市场,而如今爱奇艺请来B级片之王罗杰•科曼指导,其实也正是对网大与B级片之间的一次等号确认。
B级片本身承载的亚文化属性,也意味着对其热衷观赏的是一群有很强亚文化属性特征的“非主流”年轻人,而罗杰本人也是反文化潮流的一份子。
“亚文化”,比如宅腐基、耽美,比如杀马特,还比如那些更加活跃在目前中国“地下”的文化支流。这些在主流之外的趣味一旦进入主流的视野,往往意味着会刺痛主流的审美、价值观,甚至是突破和冒犯。这是亚文化的特点,存在且无法回避。也因此,B级片的创造力空间或者说是生存空间就会与电影的审查尺度发生对抗,当然,在好莱坞、在香港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在内地市场,我们亚文化市场的土壤毫无疑问面临尺度的墙,以及主流平台自身的墙。
主流视频平台注定难以统合“非主流”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动漫、二次元视频内容很多年前便已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是重要的内容补充,但直到A站B站兴起,我们才发现二次元市场的金矿存在且如此不可限量。
科曼还有过一句关于B级片创作的大实话,“如果看完电影女主角都没有脱衣服,观众就会觉得上当受骗”。显然,只能背面全裸的国内尺度以及“青春、阳光、正能量、合家欢”的爱奇艺,与科曼的方法论恐怕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来自公众号“爱奇艺网络大电影”
爱奇艺近日公布了网络大电影的“禁载九条”,尺度几乎与院线电影一致,当然也是在回应《电影产业促进法》的要义,只是如果“网大”在内容尺度上与银幕电影如此接近,观众们又为什么要来看一定是质量低于银幕电影的内容呢?
壹娱观察认为,爱奇艺和罗杰虽然打的都是青春牌。但爱奇艺所打的青春牌是主流、正面;而科曼赖以成名的方向则是亚文化、反传统的消费群体。两者虽然主打的都是猎奇和年轻人为主力消费的市场。但从文化背景上来看,中国市场所缺乏的那块亚文化的土壤,也许可能会让科曼的指导水土不服。
而基于亚文化的内容正在遭遇更加严厉的监管,加上这一群体自带的属性便是“抵抗”,对主流的排斥是这种文化的基因——所以网大到底适不适合在主流视频平台生存,也是壹娱观察的一个疑问。
因“粗制”而兴盛的网大/B级片,与精品化、工业化就是悖论
“工业化水准是衡量一个产业的重要标准,所以一直以来,爱奇艺不断采取措施,致力于持续提升网络大电整体水平。通过顶级资源配置,上千万的投入,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水准将大大提升,通过引流优质内容,头部IP,在战术上引发行业洗牌,提升整体工业水准。”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在发布会现场说道。
但这里,杨向华和爱奇艺都没有把何为工业化、何为工业水准定义清楚。换句话说,目标的达成究竟是什么样的指标来刻画都还没有,那对于行业而言,该如何去理解网大的工业化呢?
语焉不详的背后,其实也是网大行业对自己在整个电影行业里的地位以及其究竟在生产、创作上的合理定位模糊、不清的反映。
罗杰•科曼
还是回到爱奇艺请到担任大师监制的罗杰•科曼。在公开采访中,罗杰表示给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电影人的建议都是一样的。
首先要有预算意识,不要蹩脚地模仿一个大投入电影,而是要在预算意识下尽力完成。
这就是第二个矛盾所在。爱奇艺正在力推的网络大电影精品化策略意味着并不希望继续把“粗制”贯彻下去,但罗杰•科曼其实最擅长的便是如何在低成本条件的粗制下创造票房奇迹,这与网大初期野蛮生长的商业哲学反倒是如出一辙。
根据艺恩数据报告,往“精品化”发展之后的网大制作“相对于2015年一部网大整个制作周期只需1个月左右,2016年下半年,一部投资规模100万左右的网大一般制作周期都在四个月以上”(《2015中国视频行业付费研究报告》),成本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要知道,科曼所擅长和提倡的正是“飞快地拍电影”。几天就能出一部电影的科曼效率为的就是在热点热度消散之前,影片尽量快而大范围地发行,从而达到迅速回本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科曼也曾尝试过向院线电影“升级”的精品化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主流观众的趣味以及对品质的要求与B级片市场截然不同,另一方面科曼自己过去小快灵的生产方式与片厂的生产方式大相径庭,无法相融也让科曼还是回归了自己最擅长的B级片领域。
科曼为何拍了那么多年都不去尝试“精品化”?因为一旦“精品化”就很有可能赔钱啊。
壹娱观察认为,不妨就把网大看成是有关影像的一门大生意,是一种影像的快消品,否则精品化的悖论有可能会让网大走向另一种更大的尴尬,失去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