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直播分发wap-AD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资讯

从测试到芯片全链条覆盖,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解码储能技术盛宴

随着全球电力行业向低碳环保的转变加速,以及欧盟碳关税即将全面实施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加速了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2024年,我国也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储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了一系列半导体技术的创新发展,如功率器件、固态/半固态电池、钠离子储能等。在即将于2025年4月15-17日举办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储能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诸多半导体厂商针对这一领域展出了一系列先进、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从测试到芯片的全链条。

*点此链接注册观展:https://ec.global-eservice.com/?lang=cn&channel=mtxwg


秉持“测试为先”,泰克携储能相关测试测量方案亮相慕尼黑电子展

当然,想要构建安全、稳定的储能系统,对于系统中半导体器件的测试也必不可少。作为一家专注于测试测量仪器和系统的公司,泰克科技(N3.544)在此次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将展出一系列与储能相关的测试测量解决方案。

在2024年,泰克科技收购了德国的直流电源和负载公司EA,完善了其直流电源和负载的产品线。目前,泰克已经能够提供储能电池级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储能转换器)等产品技术和测试相关的全套解决方案。

针对储能电池,EA公司的双向电源能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电源模拟器电源,从几千瓦到几百千瓦不等。针对PCS,泰克能够覆盖其全设计流程,从初始阶段的关键功率器件的选择和评估、第二阶段的PCS设计电源质量,主要功率损耗点测试(开关损耗及磁损耗等),设计安全测试及输出电源的质量评估,再到第三阶段的PCS产品评估,德国EA电源产品可以很好满足储能行业高电压化,甚至达到2,000VDC、数千安电流、大功率多通道、多个MPPT输入点、宽电压范围的逆变器评估。

此外,功率半导体是电力电子行业非常关键的部分,行业要求储能PCS具备更高的效率,这为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功率器件提供了发展机遇。为了满足功率器件国产化替代以及宽禁带功率器件的发展需求,泰克在中国的本土方案团队,推出了针对IGBT、SiC以及GaN的动静态测试系统,如DPT1000A、SPT1000A等,以及功率器件可靠性测试系统DHTGB/DHTRB,对SiC等新型器件进行动态压力测试,在温度环境下对其老化特性(漏电流、阈值电压、导通电阻等)进行分析。高集成度的HTOL老化测试系统,基于实际应用环境搭建老化参数测试系统,可对SiC/GaN器件在动态功率循环条件下的老化特性进行分析测试。应用级老化过程参数监测、动态导通电阻,以及VTH等参数测试。

与此同时,针对电源管理IC,泰克提供了模拟IC及PMIC的标定和失效分析的曲线跟踪仪3700A。针对越来越复杂的电源控制,泰克也为客户提供了基于示波器多通道的测试系统,实现ns级延迟性能,多达32个通道的同步测试能力。

作为测量测量供应商,针对新的技术应用,泰克提倡“测试为先”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测试数据,实现产品新技术的迭代和进步。


艾德克斯展示储能全链条测试方案

另一家测试测量厂商——艾德克斯(N3.541),此次也携其从电芯到PCS(变流器)的全链条测试方案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针对储能电芯,目前的储能电芯已进入“500Ah+”时代,部分厂商甚至推出1000Ah级超大容量电芯。针对这类电芯的测试面临着两大核心挑战:一是充放电电流需求激增;二是循环寿命测试周期长达数千次,传统设备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艾德克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IT-M3900C系列双向直流电源实现单机1020A输出,主从并联后单机柜可达10000A,覆盖大电流测试需求;同时,ITS5300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支持自动化循环测试,内置高精度量测与保护机制,可连续运行数月,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测试效率。

此外,艾德克斯通过模组化架构设计,实现高度灵活配置,可覆盖从电芯到PCS的全链条测试,包括单体、模组、整包及系统级验证。其中,IT-M3400系列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在1/2U体积内集成800W功率,支持256通道独立控制,适用于小容量电池并行测试;IT2700系列多通道源载模组系统提供了超高功率密度,1U主机框可容纳多达8个200W模组或4个500W模组,模组可以是双向直流电源、单向直流电源或回馈直流电子负载,模组之间支持混搭;IT6000C系列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支持2250V高压输出及2MW功率扩展,双向能馈式设计,可用作双向源、电池模拟器、光伏模拟器及电池测试仪,满足储能变流器高压大功率的测试需求;IT7900P系列电网模拟器提供四象限运行能力,可仿真电网故障、谐波扰动等复杂工况,验证储能系统的并网兼容性。

这种“从芯片到系统”的覆盖能力,可以帮助艾德克斯的客户能够根据项目需求快速搭建定制化测试平台,降低设备重复投入成

另外,储能测试的高能耗一直是行业痛点。艾德克斯的双向能量回馈技术将放电阶段90%以上的电能清洁回馈电网,相比传统电阻负载方案,单台42kW设备每年可节省电费约25万元。以IT6600C系列大功率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为例,其采用第三代SiC技术,不仅提升了能效,还通过智能散热设计减少了70%的空调能耗。此外,ITS5300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支持与温箱联动,优化整体能耗管理。

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强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但其测试需解决高电压(如1000V+系统)和极端工况验证难题。对此,艾德克斯的ITS5300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就是专为固态电池而设计,其配备全方位软硬件保护、预充电路、防反接和防打火功能,同时支持与BMS通信和实时电池温度监控,能精确还原和仿真电池的极限工况,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艾德克斯通过“功率电子”核心技术积累(如SiC器件、双向回馈、高精度量测)和场景化测试方案(光储充、固态电池、系统集成),始终站在储能技术演进的前沿。作为工信部认证的“制造业单项冠军”,艾德克斯已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的客户,并持续通过IT6600系列等高创新产品定义测试效率与可持续性的新标准。未来,艾德克斯还将深化与产业链合作,推动测试技术从“功能验证”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底层支撑。


兆易创新多种高性能MCU产品赋能新能源及储能领域

深耕存储、MCU、传感器以及电源管理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的芯片设计企业兆易创新(N5.701),即将在本次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全面展示其在新能源与储能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方案,涵盖多种高性能MCU产品。

其中,基于GD32G5系列高性能MCU的双向储能逆变方案,采用GD32G553/GD32E515系列MCU作为主控,通过双MCU协同控制三级功率架构:LLC谐振变换器(100kHz),可实现高效DC-DC转换,提升能量传输效率;Buck/Boost电路(20kHz),支持电压自适应调节,满足不同储能需求;逆变/PFC级(20kHz),实现双向能量流动,可输出纯净交流或进行功率因数校正。

同时,该方案系统还集成三段式充电管理(恒流CC/恒压CV/涓流充电),并具备过压、过流、过温保护机制,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支持充电、放电双模式,整机峰值效率高达90.12%。

此外,GD32F5xx、GD32G5xx系列产品还通过了TUV IEC61508功能安全认证,集成信息安全功能。通过冗余设计及多重安全机制,可在系统故障时保障核心功能稳定运行,有效规避重大安全事故风险。

该方案适用于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及工业级储能系统,具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和高转换效率,满足逆变器市场对于智能化、低损耗和高效能的严苛要求。

基于GD32F527/GD32VW553的工商业储能BMS解决方案,则依托GD32F527强大的运算能力和GD32VW553的无线通信能力,可实现对大规模储能系统的精准监测、智能管理及远程数据交互,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能效。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业储能系统、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等领域。

GD32E5的1KW光伏MPPT锂电池模块采用GD32G553/E515系列MCU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四开关buck-boost拓扑,具备多种模式无扰切换功能,包括MPPT模式和限功率模式。其开关频率为40kHz,支持恒流恒压模式充电(CC/CV),峰值效率可达98%以上。

另外,基于GD32C1的组串式BMS方案选用了GD32C113系列作为主控,负责与AFE的通信,具备SOC/SOH估算、均衡管理、自组网管理、热管理、故障显示、报警和保护、充放电控制,以及LCD显示等功能。

半导体技术被认为是提升储能系统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因素,兆易创新将自身定位为储能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器件赋能者”,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围绕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光伏MPPT锂电池、微逆变器等关键环节,提供高可靠性、低功耗的半导体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储能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行业从底层硬件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架构演进。

AI技术也将给新能源和储能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兆易创新也积极探索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出了基于GD32H7系列MCU的AI直流拉弧检测方案,结合AI算法可实现对光伏系统直流拉弧的快速检测与精准判断。

为提升开发效率,该方案还提供一键式训练工具,用户可基于自有数据快速生成轻量化、可编译的AI模型代码。硬件层面集成16位高精度外部ADC,扩展支持8路外部信号采集,进一步提升检测灵敏度。系统还内置存储卡与基于GD32VW553的Wi-Fi模块,支持拉弧数据自动上传云端,并通过串口/CAN接口与光伏系统联动。结合云平台能力,可实现远程数据收集、云端模型训练,并通过OTA升级动态优化检测算法,形成“端-云协同”的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

凭借高性能MCU与完善的技术支持,以及与AI技术的融合,兆易创新致力于助力储能系统提升效率、可靠性及智能化水平,推动绿色能源应用的普及与发展。


镓未来双向储能逆变器方案解决储能行业应用痛点

作为专注高压氮化镓功率器件研发和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珠海镓未来科技有限公司(GaNext)(N5.644)此次也携其1-4kW氮化镓双向储能逆变器亮相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据悉,该双向储能逆变器已被诸多行业知名企业采用。

镓未来的4kW双向逆变器方案采用了交错无桥图腾柱PFC拓扑+全桥LLC软开关拓扑+SR同步整流,支持200%瞬时功率逆变输出,整流峰值效率达96.5%,逆变峰值效率为96%,如此高的效率可助力实现移动储能方案无风扇设计。

储能领域的产品主要有两大差异点:电池技术差异和双向逆变器差异。镓未来重心针对双向逆变器领域应用设计,采用以镓未来的氮化镓产品为主的双向逆变器,可以实现充电高效率,从而节省5%的充电电能;逆变高效率,可延长5%的续航时间;高频高功率密度,使逆变器的重量减少40%;运作高效率,可实现静音风扇、无风扇设计,以及IP54防水等特点。

从成本上而言,采用镓未来的氮化镓技术的双向逆变器方案,在储能项目上的整体成本已能实现与传统Si/IGBT器件方案持平,且产品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使得客户在市场化竞争严峻的当下形成他们自有的产品优势。


从测试到芯片全链条覆盖,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解码储能技术盛宴

图源丨Power GaN 2024 Report


镓未来一直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GaN-on-Si)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并在国内率先实现全功率范围内氮化镓器件的量产。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热导率先天优于传统硅器件。在大功率方案上,镓未来特有的叠芯封装工艺和设计结构,有效降低了封装打线的寄生电感,减少了噪声干扰,工作更稳定。并且镓未来氮化镓器件阈值电压为3.5V Vth,±20V Vgs,完全兼容Si MOSFET驱动电路,进一步增加了器件抗干扰能力,提高了可靠性。

镓未来开发的氮化镓产品具有使用简单(兼容Si MOSFET驱动)、可靠性高、性能参数领先等优点,提供包括POFN、DFN、TOLL、TOLT、TO-252-3L/4L等贴片类以及TO-220(F),TO-247-3L/4L等插件类在内的全系列封装外型。行业经验积累和历史出货数量稳居氮化镓行业前列。

镓未来始终坚持技术路线引领产品发展的方向,充分了解客户对原储能电源产品尺寸偏大、不防水、续航时间短等应用痛点,充分发挥镓未来的氮化镓产品具有的高频、高效率的优势和逆变器的设计实力,成功实现了业界首批(1kW-4kW)氮化镓双向储能项目量产。


结语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加速推进和欧盟碳关税政策的落地,新型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已成为能源系统转型的核心支撑。以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为代表的长时储能技术加速商业化,叠加第三代半导体(如碳化硅、氮化镓)在功率器件领域的创新突破,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正实现跨越式提升。

然而,储能行业在前行中仍需跨越多重壁垒,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系统安全性,以及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等。欢迎前往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与众多领先半导体厂商共探储能行业新发展趋势,共商储能行业技术攻坚与协同合作机遇,共建绿色环保减碳新环境。

*点此链接注册观展:https://ec.global-eservice.com/?lang=cn&channel=mtxwg



本文转载或采集于网络,版权与文责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采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若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邮箱:080808@111.com)。
如果您也想推广,可点击此处:申请发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