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由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洛阳市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洛阳市曲剧院承办的新编现代戏《守护》剧本研讨会成功举行,洛阳市文联兼职副主席、洛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洛阳曲剧院院长刘联合出席会议并讲话,洛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徐根鹏主持会议。
新编现代戏《守护》,根据洛阳市偃师区府店镇“佛光峪的守墓人”裴麦闹为原型创作。1945年1月2日,在驱逐日寇,保卫家园的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佛光峪大战”中,八路军抗日游击队35团13名战士为掩护部队转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地人把安葬这十三位英雄的墓地称为“十三位无名烈士墓”。这场战斗的亲历者裴麦闹(剧中化名裴保良),在亲手参与安葬十三位无名英雄后,义务看守十三位无名烈士墓,直至去世。
研讨会上,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二级编剧何海江就《守护》剧本的取材、立意方面,简单介绍了创作过程。凭借小戏小品《杨奎烈》《母亲的胸怀》、改编经典剧目《新版洛阳令》、新编现代戏《芳草》《河洛工匠》等戏剧作品,何海江塑造了一个个成功的舞台形象,曾获得河南省第十三届、第十五届戏曲大赛文华剧作奖,河南省优秀小型文艺作品创作推广活动一等奖,第六届、第七届黄河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编剧奖,第十二届“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2018年度、2022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7年河南省“剧本扶持工程”奖,2020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创作项目奖、第七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姚智清、安锋、李焕有和理事冯清利、张展、张武昌、巴易、李国英、刘惠霞,以及中国作协会员、诗人朱怀金,河南省舞台美术学会秘书长梁之,洛阳曲剧院导演苏景涛等专家学者围绕剧本的定位与开掘、戏曲程式的突破和创作手段的创新、戏剧冲突的设置与发展、“地域符号”的链接、擦亮时代的痕迹与烙印等方面展开了研讨。
刘联合主席表示,剧本作为一剧之本,是承担作品人物塑造和情节结构的基石,是一部戏剧的灵魂,也是观众对戏剧最关注的部分和优质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剧本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扣时代脉搏,牢牢把握主旋律,找准共情点,突出地域特色,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希望戏剧创作者能够按照“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式传播”的要求,在主题立意、表现手法、细节展现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让洛阳戏剧之花开得更鲜艳、更繁盛。(李国英 张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