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积极推动的一项工作,对于国家级大遗址保护来说,加强数字化建设科技创新力度,全面阐释遗址历史文化价值,逐渐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可持续发展关键工作内容。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人员和文博从业者就在这里开展诸多科研考古工作,收获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如今,随着文化强国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级大遗址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为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汉长安城未央宫加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建设,以科研成果合理高效转化应用机制为依托,以提升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方位数字化展示为目标,构建数字经济引领历史文化遗产数字转化的增长级。
近日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数字化建设相关研究工作开始启动,标志着汉长安城未央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陆路丝绸之路起点和国家级大遗址开启数字孪生新模式。为落实“科技赋能”和“数字化牵引”历史文化遗产转化,相关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国家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跨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科研成果应用,通过科创团队、地方单位与政府的高效协同联合,助力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
未央宫作为陆路丝绸之路起点,其数字化建设如何理解?带着疑问,我们走访了相关科研人员,为大家一一揭秘。
研究人员魏琰认为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其文化价值不仅表现在承载着大量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资源,更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的文化基因,成为八百里秦川渭河谷地重要历史根基之一。当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科技不断进步,社会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将数字化相关技术应用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利用的一种理想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数字技术为桥梁,可以增强汉长安城未央宫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使汉文化得到更为全面的诠释,形成更为广泛弘扬和更为高效传播的途径。
研究人员张高睿认为文化建设是促进人类全方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文化基因、文化旅游和文化经济发展的先决基础条件,汉长安城未央宫现存的地面遗址主要是夯土建筑台基,是汉代长安城建都营城的物质展现,承载着这一历史片区的重要文化信息。从社会层面发展需求来看,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亟待重启与激发活力,需要结合多角度、多维度和多种技术方式,进行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字化建设,延续和传承历史文化,拉近当今公众与未央宫历史文化的距离,绽放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大遗址的全新风采。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数字化建设是一次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国家级大遗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有益尝试,通过信息科技手段,架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监测、展示、研究和管理五大应用体系平台,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全覆盖”,形成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数字化建设标杆实例,实现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精细化治理和高效科学决策,从而达到遗址保护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多元共赢。(供稿:孙鹏、魏瑞、宋昊楠、高一萌、张瑶 摄影:冯锦鸿)